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7篇【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1

第一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2-5例1、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练习一的第1、2题。三维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让学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3.初步渗透辨证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制关系。2.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

师: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1、复习米、厘米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2、复习量法:

(1)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注意把物体的一端对着尺 子的什么刻度线?(2)认整厘米

A.判断:这种量铅笔的方法对不对?

B.错在哪里?

C.订正: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尺子的"0"刻度线。

D.认整厘米,再看铅笔的另一端,你能看出铅笔是几厘米?8厘米是整厘米数吗? E.小结:象8厘米这样的结果是整厘米。二、引入新课:

这张纸条还是整厘米吗?不是整厘米量出来的数精确吗?如果要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该怎么办? 小结:

这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就是毫米。(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认识

1、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米尺放大图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格子?每一大格表示多少?每一大格里又有多少小格? 2、认识1毫米

(1)从观察中你知道一毫米是怎么得到的?(2)这个放大图上的每一毫米都是放大的。

(3)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请拿出尺子来随便找1小格看看。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用1分硬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拿出1分硬币,说出厚度在哪里。并和一小格比一比--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师:我们看见食指和拇指之间留下了一条缝,这条小缝的宽大约是多少? 举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2)用厘米作对比出示1厘米长的纸条,量出长度。

4、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出示米尺放大图:

看看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师领着学生数毫米

(3)1大格有几毫米?1大格还可以说是几厘米? 小结:所以1厘米等于几毫米? 5、用毫米量。

师: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与用米、厘米量物体的长度量法相同。(二)分米的认识。1量纸条。

量教师发的10厘米长的纸条。师:10厘米就是1分米。2、用手势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用食指和拇指在纸条上比量出1分米的长度,移出手势说:"1分米大约这么长。3、厘米、分米的关系。

师:这么长是几厘米?这么长还可以说是几分米? 所以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4、分米和米的关系。画出1米长的线段。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里有几个10厘米? 1个10厘米是几分米?2个呢?10个呢? 这条线段的长是几分米?还可以说是几米?

小结:10分米和1米怎么样?(板书:1米=10分米)三、巩固练习: 1、P3、4"做一做"

2、P5页 1、2题。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厘米是多少毫米?10厘米是多少分米?1米是多少分米?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毫米

1分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2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位置 一、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的判断,因此本单元集中教学,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在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并依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进行编排。其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一 上、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 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重难点 三个物体上下位置的比较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嘴巴下面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上下的例子.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缪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展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3小朋友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4你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其余同学解决.5打开书把第一页空白补充完整.三、活动 1拍手游戏 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拍 2小组活动 组长发口令,期于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上.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四、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上下的知识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反思: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初步感受他们的相对性。通过动手,学生兴趣较浓。整节课效果不错。课题二 前后(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重难点 明确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而且参照物改变了,前后也可以转换.(三)、教学过成 一、谈话导入 今天聪聪和明明要带大家到展览馆看小朋友都在排队上车了.汽车马上要开了,可聪聪的后面还有3个人还没上车,谁能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板书课题:前后)二、探究新知 1看图选两个人说一说他们的位置关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打开书在书上完成填空.3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小组里互相讨论一下.4汽车开到了游泳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游泳比赛仔细看一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在小组里用前后说一句话.三、活动 1排队游戏.请四个小朋友上来排队,其他小朋友用前后说一句 以小组为单位从高到矮排队,说一说我的前后分别有谁.向后转在说一说现在我的前后分别是谁.想一想为什么人的位置没动前后的人会不一样了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前后广西的画.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知道的有关前后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课题三 左右(一)、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正式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2使学生初步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二)、重难点 建立左右的标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三)、教学目标 游戏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下面我们做一个反动做练习的游戏 2、举手建立左右的标准。喜欢做这样的游戏的请举手?你举的是那只手?(左手或右手)和他举的一样的请举你的左手(右手),其余的同学举的是那只手呢? 3、说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 4、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右的好朋友吗? 这节课我们 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5、机器人游戏 感知身体的左右 老师做遥控器你们当机器人比一比哪个机器人做的又快又准。游戏二:找邻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居,巩固练习1学生找邻居游戏 谁先说说什么是邻居?在我们的教教室里谁是你的邻居? 任找一个学生A说:我的前面是(全班答B)如答对了B要说答对了。A可以问自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邻居。一四人小组为单位做找邻居的游戏。2、老师找朋友 符合我的要求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如:第4排,第2个同学是我的朋友。游戏三: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3、5排同学向后转,全体起立,伸出右手和你对面的同学握握手。握住别放开,你发现了什么?你的朋友伸出的是右手吗?看起来好像不一样呢?为什么? 游戏四:左右相对应练习举手游戏1和老师举的一样 2 说出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老师先和学生一个方向,在和学生面对面。游戏五:左右的应用 动物们排队做操(猫、狗、猪、松鼠、青蛙)。聪聪站在背后说从左数青蛙排在第一,明明站在前面说从左数小猫排在第一。他们谁说的对? 游戏六 1猜一猜 一排汽车,树从挡住了一部分,其中露出4辆,第4辆说:“从右数我排第2,猜一猜,我们这一排共有几辆车? 2左右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第6页“生活中的数学 ” 小结: 通过游戏活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学生对空间概念掌握得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练习。课题四 位置(一)、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长空间观念.援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二)重难点 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小动物捉迷藏图(小鸭躲在写字台上书在左边小狗躲在写字台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让学生找这些小动物(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闪烁)引出课题(板书:位置)2让学生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谁就起立招招手.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出示主题图看小朋友上课坐的多整齐啊数一数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老师想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叫乐乐.告诉学生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大家找一找.师完整的描述乐乐的位置”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让学生找.(点击闪烁出现第一组第二个)说说自己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 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2找住址 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 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3找电影院座位 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 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4模拟影院 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播放动画片片段)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 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3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3.要注意课堂气氛,组织好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好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经历编写的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放筷子

1.我们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小小家庭,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圆片当碗,小棒当筷子,每人给大家放一次筷子,比一比哪组放的快?每放一次,其他同学都算算一共有几根筷子?

2.两组合并组织一个新家庭,每人给大家放一次筷子,比一比哪组放的快?每放一次,其他同学都算一下一共有几根筷子?

3.填一填.

活动二:探索2的乘法口诀

(黑板上竖放着主题图,对应着9道整齐的乘法算式.)

师:刚才,我们根据放筷子活动整理出了这9个乘法算式.看着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们的得数很有趣,我很想记熟这些得数.

师:你能连算式也记住吗?

生:(摇摇头)那就难多了.

师:好,咱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自己先动脑想一想,然后各小组商量商量,看谁有好

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

(各小组认真讨论)

生1:多读一读,读的遍数多了就记住了.

(学生议论:太费劲,太麻烦.)

生2:想着图来记.......

生3: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一个二等于二,二个二等于四,三个二等于六......

师: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呢?

生4:可以说成:想5的乘法口诀......这样记,我们觉得挺方便. ......

师:大家的讨论很精彩,我也很受启发.现在提个建议供给大家研究: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

活动三:对口令(15页练习1题)

1.我说二三、谁跟我对:生:得六

2.二九十八

谁跟我对乘法算式:2×9=18

或9×2=18

3.师生对练

同伴对练

小组选代表对练

男女生对练

活动四:比一比谁画圈画得最快.(15页练习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3.观察我们圈出的数有什么特点?

注意: 可以告诉学生圈出的数都是双数,其余都是单数.

活动五:看图列式(15页练习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填写.

注意:让学生理解学生乘法的意义.

板书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 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2×3= 6

4个2

2×4=8

5个2

2×5= 10

6个2

2×6= 12

7个2

2×7= 14

8个2

2×8= 16

9个2

2×9=18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4

绝对值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

设计理念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人课题,然后根据数轴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数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系统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的连贯性,并体验数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难点两负分数比较大小

方法探索式教学法课 型新 授 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一天数学王国中的-3和-5吵架了,-3说:我实际上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哥哥,应该尊敬我。-5说:我的绝对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对。

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想找个人评理,你能帮他们评评么?

第 1 页 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3,-2,0,,-(1)你能说出数轴上点的特点么?(2)用把上面的数连接起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画出数轴,其他学生在下面画,小组长督促组内学生相互检查以小故事引入本课,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上来

复习数轴并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温固而知新

第 2 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5

《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2~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对毫米的感知;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

学生分析:会用米和厘米进行测量。

教学资源:

尺子,硬币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尺子有什么用处?关于尺子你还知道什么?

借助肢体比一下一厘米、一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课探究

1、测量数学书

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

小组交流并记录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好数据。

发现问题: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的格子里有什么)

2、学习毫米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1厘米=?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1毫米的长度,试着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1毫米表示?

学生独立测量硬币的厚度。

3、完成数学书的测量

4、学生讨论: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测量文具盒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四、总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借助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2、感知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的逻辑性。

学生分析:认识米、厘米、毫米,并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尺子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比一比大约有多长。说一说这它们之间的关系。

厘米

毫米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里的新朋友--分米。

二、新课探究:

1、课桌的长和宽

学生先估测,准确测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多数学生都会用尺子分几次来量)

大家都是分几次来量,为什么量的次数不一样呢?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量的次数都有一样呢?(学生讨论、交流)

统一的长度单位:分米

2、分米

和其它长度单位一起排队,分米应该排在哪啊?

分米和其它长度单位有关系吗?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判断。)

3、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记录课桌的长和宽。

(以分米为单位,可以记成分米

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测量长度:

文具盒、美术书、品德书、凳子等。

先估测再准确测量。

2、练习一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

板书: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7~8页

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市区到各景点的距离

天坛路全长

学校到篮球城的距离

学校到商业城的距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感知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前收集的资料、济源市地图

学生分析:掌握测量的方法和一些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初步感知1公里或1里的长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资料交流

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

二、新课探究:

1、千米(公里)是什么单位?跟以前学的长度单位比是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2、1千米=1000米

3、到操场上感知1千米的距离。

4、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千米做单位?

小组讨论、交流

5、比一比谁最聪明

3千米=

5000米=

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二1、2题

四、课外作业

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走了多长时间?采用哪种出行方式?

五、总结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6

二年级数学下册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

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生2:同样多。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篇7

《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2~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1厘米=1毫米,初步形成对毫米的感知;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

学生分析:会用米和厘米进行测量。

教学资源:

尺子,硬币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尺子有什么用处?关于尺子你还知道什么?

借助肢体比一下一厘米、一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课探究

1、测量数学书

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

小组交流并记录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好数据。

发现问题: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的格子里有什么)

2、学习毫米

引导学生观察、探索:1厘米=?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1毫米的长度,试着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1毫米表示?

学生独立测量硬币的厚度。

3、完成数学书的测量

4、学生讨论: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测量文具盒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四、总结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借助分米测量物体长度;

2、感知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的逻辑性。

学生分析:认识米、厘米、毫米,并进行测量。

教具学具:尺子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比一比大约有多长。说一说这它们之间的关系。

厘米

毫米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里的新朋友--分米。

二、新课探究:

1、课桌的长和宽

学生先估测,准确测量。

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多数学生都会用尺子分几次来量)

大家都是分几次来量,为什么量的次数不一样呢?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量的次数都有一样呢?(学生讨论、交流)

统一的长度单位:分米

2、分米

和其它长度单位一起排队,分米应该排在哪啊?

分米和其它长度单位有关系吗?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判断。)

3、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

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记录课桌的长和宽。

(以分米为单位,可以记成分米

厘米。)

三、巩固练习:

1、测量长度:

文具盒、美术书、品德书、凳子等。

先估测再准确测量。

2、练习一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总结

板书: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7~8页

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市区到各景点的距离

天坛路全长

学校到篮球城的距离

学校到商业城的距离

教学目标:

1、了解、感知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具学具:

课前收集的资料、济源市地图

学生分析:掌握测量的方法和一些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初步感知1公里或1里的长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资料交流

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是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

二、新课探究:

1、千米(公里)是什么单位?跟以前学的长度单位比是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

2、1千米=1000米

3、到操场上感知1千米的距离。

4、生活中哪些地方常用千米做单位?

小组讨论、交流

5、比一比谁最聪明

3千米=

5000米=

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二1、2题

四、课外作业

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走了多长时间?采用哪种出行方式?

五、总结

课后反思:

推荐访问:评语 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怎么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及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语大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价表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怎么写 教学评价设计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课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评语大全 小学数学教案评价用语